我国细胞治疗科学家登顶《时代》杂志,彰显中国细胞科技的世界级突破力
2025年5月,《时代》杂志公布的“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最具影响力100人”(TIME100Health2025)榜单中,两位中国科学家——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徐沪济教授同时入选。他们以“细胞科技”破解糖尿病与自身免疫病等重大疾病的突破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这一前沿领域从“跟跑”迈向“领跑”,世界开始倾听中国实验室与临床病房里的治愈强音。

▲示意图|来源网络
邓宏魁:干细胞“再造胰岛”
开启糖尿病治愈新范式
作为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CiPSC)技术的开拓者,邓宏魁带领团队历经十年攻关,建立了从患者自体细胞到功能性胰岛β样细胞的完整转化体系。《时代》杂志评价“颠覆了糖尿病终身依赖胰岛素的认知”。不同于传统iPSC技术,邓宏魁团队首创的化学重编程方法,仅用小分子化合物即可将体细胞安全高效地转化为多能干细胞,兼具标准化与可控性优势。

▲示意图|来源网络
2023年,这项技术迎来里程碑突破:全球首例CiPSC来源胰岛细胞移植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一位有着11年病史、经历两次肝移植和胰腺切除的复杂病例患者,在接受细胞移植后75天彻底摆脱胰岛素依赖,4个月内血糖达标时间从43.18%跃升至96.21%,糖化血红蛋白降至5%(接近健康人水平),且随访一年未出现任何移植相关不良反应。同年,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CellStemCell》《NatureBiotechnology》《Cell》等顶级期刊,初步临床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减少70%,胰岛功能显著改善。这一“无需药物、无需外源供体”的细胞替代疗法,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全新路径。

▲示意图|来源网络
徐沪济:CAR-T跨界破局,从癌症到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调控革命”
作为全球首个将异体通用型CD19CAR-T疗法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团队带头人,徐沪济教授则为CAR-T细胞赋予了“第二重使命”。
他在2024年的研究改写了自身免疫病治疗史:5名重度难治性SLE患者接受治疗后,90天内全部实现临床完全缓解,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指标恢复正常,且疗效维持超过12个月。更具突破性的是,该疗法突破了传统CAR-T需依赖患者自体细胞制备的局限,通过健康人捐赠细胞批量生产,大幅降低成本并提升可及性,为规模化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示意图|来源网络
同年,徐沪济团队将这一技术进一步拓展至其他自身免疫病领域,针对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和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治疗显示,6个月内患者炎症反应显著减轻,器官纤维化出现逆转,且未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等严重副作用。相关成果登上《Cell》封面,并被《Nature》《NEJM》等高频引用,国际学界评价其“打开了CAR-T从癌症治疗到慢病管理的大门”。

▲示意图|来源网络
中国细胞科技“破圈”,打造全球
竞争力,惠普大众生命健康
中国细胞治疗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政策、资本、临床与转化“四轮驱动”的结果。在干细胞领域,国内已开展2000余项临床研究,60%聚焦糖尿病、心衰、肝硬化等慢性病,远超国际平均水平;免疫细胞疗法方面,截至2024年,487款免疫细胞药物获批IND,6款CAR-T产品上市,形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整链条。
对于个体来说,细胞疗法为糖尿病、红斑狼疮、癌症等曾被视为“终身管理病”的患者提供了“治愈性路径”;从系统角度看,它也在重塑医学范式——从“药物主导”到“细胞赋能”,从“控制疾病”到“再生健康”。未来,细胞疗法将将以“特异性”“安全性”“持久性”“彻底性”等特点,为更多疾病带来治愈希望。
《时代》榜单上的两个中国名字,承载的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中国细胞治疗从“跟跑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跨越。邓宏魁用干细胞重建胰岛,徐沪济让CAR-T突破肿瘤边界,他们的故事印证了:细胞科技正以全球化影响力和飞速的发展之姿从试验走向临床。未来,细胞科技的或将成为慢性病治愈的新希望,改写人类对抗疾病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