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博鳌干细胞产业大会启幕:发布第二批技术目录,院士共话产业普惠化路径
2025年4月25日,2025博鳌干细胞产业大会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盛大召开,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的近千名院士、专家学者、医疗机构代表及产业领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与产业创新路径。作为我国干细胞治疗领域的年度标志性会议,本届大会以“创新转化·百姓可及”为主题,聚焦技术突破、政策协同与国际合作,旨在加速干细胞技术从实验室向普惠医疗的跨越。

▲大会现场 | 图片来源网络
会议期间,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正式发布第二批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项目清单,涵盖恶性肿瘤、骨髓移植后抗宿主病、间质性肺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技术类型包括DC细胞疗法、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及气道基底层干细胞再生技术。这一目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干细胞治疗从单点突破迈向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填补临床需求空白。

▲第二批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项目清单
围绕干细胞产业发展的核心挑战,多位院士在高峰论坛中提出关键建议。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名誉院长刘中民指出,当前干细胞治疗单次费用高达数万至数十万元,主要受限于制备工艺复杂、规模化生产不足及临床验证周期长。“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建立自动化细胞工厂,未来三至五年治疗成本或降至万元级别,并逐步纳入医保目录。”他特别提到,海南乐城先行区已通过“医疗消费积分”等政策试点,探索商业保险与基本医保的衔接模式,为普惠化铺路。

▲大会现场 |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则强调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中国干细胞产业要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需发挥民企市场化机制灵活的优势,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他呼吁完善伦理审查与行业标准,构建“政策支持-企业创新-临床验证”的良性循环。
大会首次公布的临床疗效数据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全国12家三甲医院参与的286例治疗案例中,骨关节炎、糖尿病并发症及神经系统疾病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在骨关节炎治疗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单次注射技术(费用3.6万元/次)使875例患者疼痛评分降低60%,关节功能改善率达78%,疗效维持超过12个月。针对糖尿病足,干细胞疗法展现出显著的血管与神经修复能力,溃疡愈合率从传统治疗的50%提升至82.1%。此外,大会首次披露干细胞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长期效果: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率超76%,且无严重副作用报告,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全新选择。

▲大会现场 | 图片来源网络
本次大会同步释放多项政策利好。国家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批临床数据将直接影响干细胞疗法审批进度,骨关节炎治疗有望于2026年纳入医保目录。此外,海南乐城先行区率先启动全球干细胞治疗互认机制,备案项目可通过绿色通道进入美国、日本等20国医保支付体系,助力本土技术出海。
大会联合发起《博鳌干细胞产业宣言》,提出构建“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生态,计划三年内培育3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推动我国干细胞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示意图 | 来源网络
2025博鳌干细胞产业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干细胞产业从跟跑向领跑的关键跨越。在政策、技术与产业的多重协同下,随着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干细胞治疗正从“高精尖”走向“普惠化”,正加速惠及百姓,为实现“健康中国”与全球医疗公平提供全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