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T产业链周刊 | 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专项征求意见
重磅政策
1、《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
2025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该政策旨在持续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关注创新药械板块,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2025 年 2 月 7 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网站发布该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目的在于指导和规范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产品的临床试验设计,对生物医药行业中基因治疗领域的临床试验提供专业性规范和引导,保障相关临床试验科学、有序开展,促进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
3、天津市公布《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2025年1月25日,天津为增强生物医药创新策源与产业化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挖掘用好全市优势科教资源和临床医疗资源,加快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建设,争取大平台在津布局,丰富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加快培育合成生物学、细胞和基因治疗等特色赛道,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细胞和基因治疗管理模式,争取国家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实施细胞和基因治疗分级分类制度。
4、《广东省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印发
2025 年 1 月 26 日印发,方案明确到 2027 年,广东生物制造产业总产值要达到 5000 亿元左右;到 2035 年,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要逐步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动能之一,生物制造产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元台阶。这一方案旨在大力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推动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朝着更高目标迈进,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助力产业创新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
行业动态
①干细胞疗法新突破
近期发表于《临床与转化神经病学年鉴》的一项研究表明,89%的难治性重症肌无力(rMG)患者在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缓解甚至达到临床稳定的完全缓解状态。
②阿布扎比干细胞中心研发成功
阿布扎比干细胞中心(ADSCC)成功开发出符合良好生产规范协议的临床级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符合临床应用最严格的国际标准。
③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专项征求意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专项于2025年1月27日至2月11日征求意见,重点针对各专项指南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
④我国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路径与政策保障研究
2025年2月5日,相关研究指出我国合成生物产业在技术重点、产业化重点、市场需求优势、产业规模、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完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商业化进程迟缓、企业竞争力薄弱等问题。
⑤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计划
2025年2月5日,《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发布,聚焦包括生物医药与健康在内的多个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⑥上海市合成生物学领域项目建议征集
2025年2月6日,上海市发布通知,征集2025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合成生物学领域项目建议,涵盖核酸合成、新元件挖掘、新反应体系、人工细胞器、线路智能设计等共性使能技术,以及新药研发、功能食品、生物质高效利用等功能应用技术。
新药进展
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香雪生命科学TCR-T疗法适应症获批临床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广东香雪精准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香雪生命科学技术(广东)有限公司(简称香雪生命科学)自主研发的靶向NY-ESO-1 TCR-T即TAEST16001注射液获批临床默示许可,拟用于治疗基因型为HLA-A*02:01,肿瘤抗原NY-ESO-1表达为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此前,TAEST16001曾获批临床用于治疗基因型为HLA-A*02:01,肿瘤抗原NY-ESO-1表达为阳性的软组织肉瘤等实体瘤和晚期食管癌。
②CAR-T细胞治疗儿童白血病缓释率达到99%,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025年2月4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专业学报(THE ASCO POST)报道了上海医药集团旗下上药生物治疗(香港)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生物治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上药生物治疗”)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共同研发的针对儿童白血病的细胞疗法研究成果。
临床试验
①基因治疗临床试验
《自然-医学》杂志预测了2025年值得关注的临床试验,其中包括镰状细胞病的碱基编辑临床试验(BEAM-101)。该试验旨在评估自体碱基编辑CD34+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对严重镰状细胞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②超长效GLP-1疗法临床试验
Metsera公司宣布其超长效皮下注射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MET-097i在2a期试验中获得积极数据,患者体重降幅最高可达20%,且具有每月一次给药的潜力。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开展更多试验,包括针对肥胖、超重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