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人民日报》刊文我国通用型免疫细胞疗法突破新技术!价格或将降至10万以下!
前言
2025年1月18日,人民日报第六版《学术眼》专栏报道了:徐沪济教授获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探索自身免疫疾病治疗范式》的新闻。
在报道中,人民日报强调了我国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的突破受到国际广泛关注,这不仅将促进全球细胞疗法的技术发展,还将让天价CAR-T走下神坛,成为更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到的细胞疗法。
此前《解放日报》的报道中,由于异体通用型CAR-T的技术突破,大幅降低了CAR-T的研发和制备成本,来自上海的细胞治疗科研团队谈到:“我们有信心把价格控制在10万元以下”。
2024年,中国科学界在免疫疗法领域投下了一枚震撼全球的"重磅炸弹"。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徐沪济领衔的研究团队,首次将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成功应用于自身免疫疾病治疗。
徐沪济的这项开创性试验,巧妙地采用了来自一位独特供体的细胞作为关键“钥匙”。一旦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一供体策略将有望成为CAR-T细胞疗法批量生产的金钥匙,大幅度削减治疗成本,如同破晓之光,照亮更广阔的健康之路。
▌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有什么创新?
T淋巴细胞(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之一。CAR-T细胞疗法通过采集和改造人体的T细胞,再将这些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使它们能够识别并消灭带有特定靶抗原的疾病细胞。改造后的T细胞,能在人体内持续存活并增殖,从而达到长期治疗的效果。
CAR-T细胞疗法,巧妙借用了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力量,与血液肿瘤、血癌等疾病做抗争。“T细胞免疫”作为获得性免疫的力量,构筑起人体健康的第二防线。CAR-T细胞就如同被赋予了GPS导航系统的超级战士,它们拥有了精准锁定癌细胞并一举歼灭的能力。这不仅是一场科技与生命的壮丽交响,更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界法则的完美融合。
但是,目前FDA批准上市的CAR-T疗法均为自体CAR-T疗法。它们是从患者体内获取T细胞,于体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T细胞表面表达针对癌症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CAR),然后将增殖后的细胞输回患者体内。这一生产过程可能需要耗时长达3周,成本高昂。另外,一些患者可能由于自身免疫抑制或放化疗影响,导致自体T细胞耗竭、衰老并发生功能缺陷,最终将影响扩增的CAR-T细胞质量,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导致他们不能从这一突破性技术中获益。
而通用型CAR-T,又称异体型CAR-T(英文名:Off-the-shelf或Universal CAR-T,UCAR-T),是指将主要从健康捐献者体内分离提取的T细胞,通过基因编辑或非基因编辑改造和体外扩增后,最后可输入多位患者体内的疗法。
整体而言,相较于自体型CAR-T,通用型CAR-T无需漫长的制备等待时间,可避免相关治疗风险。同时,通用型CAR-T来源自健康供者,T细胞活性强,还可有效避免肿瘤污染。此外,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通用型CAR-T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治疗费用,降低患者医疗负担,增加可及性。因此,通用型CAR-T技术或许将是肿瘤细胞疗法的未来。
▌国际关注与学术认可
随着通用型CAR-T疗法在临床试验中的成功,这一研究成果迅速引发了国际医学界的关注。《自然》《科学》等顶尖学术期刊纷纷发表评论,称这一突破为“细胞免疫疗法领域的里程碑”。
全球多家研究机构对该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进一步合作探索其在其他病种中的应用潜力。例如,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免疫学家团队就指出,通用型CAR-T细胞可能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复杂免疫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用型CAR-T疗法的探索永无止境,没人能够判断CAR-T疗法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天花板又有多高。但正如徐沪济教授团队的工作一样,不仅代表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更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医疗领域日益增强的国际话语权。一旦其在临床试验中能够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疗法的广泛应用必将接踵而至,或将成为全球医学合作的新纽带,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