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免疫细胞疗法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揭晓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从量子计算到深空探测,从能源革命到生命科学,十大突破性成果彰显中国在全球科技前沿的领跑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海军军医大学徐沪济教授团队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成功入选。
▲官方网站截图
新华社、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均对这一成果进行了广泛报道。
▲央视报道
CAR-T细胞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被誉为肿瘤治疗领域的“活体药物”,其原理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细胞治疗革命的三重跨越
徐沪济教授团队这项入选《自然》《科学》年度十大突破的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大胆采用供体来源的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TyU19)。实现了三大关键突破:
● 技术破壁:过基因编辑技术消除供体T细胞的排斥反应风险,使同一批细胞可适用于多位患者;
● 效率革命:建立标准化细胞制备流程,将治疗周期缩短至1-2周;
● 成本颠覆:将治疗成本降低至传统方法的约1/5。
▲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的制备和使用
临床奇迹背后的科学担当
2024年,徐沪济教授团队率先启动了这项技术在风湿免疫疾病领域的临床试验。首批入组的3名患者,均是长期受病痛折磨、对常规治疗反应微弱的高危病例。其中,首位患者罹患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从全身瘫痪、生命岌岌可危到能够开车来医院随访,相隔两三个月,徐沪济教授开展的这场临床试验成功将她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这一成功标志着通用型CAR-T疗法正式从理论研究进入了临床实践阶段。试验结果不仅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全球医疗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显著疗效
改写全球医疗版图的"中国方案"
自2017年首个CAR-T产品获FDA批准以来,该疗法已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惊人效果,但“百万天价”始终是细胞治疗难以普惠的核心痛点。开创的异体通用性CAR-T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技术,不仅使治疗成本指数级下降,更通过“现货供应”模式破解了个性化制备的时间瓶颈。它打破了传统CAR-T疗法“天价定制”的桎梏,将革命性的细胞治疗从癌症领域拓展至自身免疫疾病,同时通过技术革新大幅降低了治疗成本,为医学界提供了一份兼具科学创新与人文关怀的“中国方案”。
▲《人民网》相关报道
科技向善的民生答卷
当《科学》杂志将这项研究誉为“自身免疫治疗的范式转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更是中国科学家“把论文写在病床边”的民生担当。随着国家生物细胞科技的更多关注和资源导入,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的突破不仅为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让更多患者受益,也为其他类型的免疫性疾病和癌症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这场始于实验室的医学革命,正在孕育千亿级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为健康中国战略写下最生动的时代注脚。